锰铁渗氮的有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。采用的渗氮介质主要有氨气和氮气。实验研究结果可大致归纳如下。
1)温度愈高,渗氮速度愈快,固态扩散是渗氮速度的控制因素。
2)温度过高(T>1273K),与平衡氮含量相关,渗氮量相应降低。
3)锰铁试样氮化后的主要相组成为(MnFe)4(N,C),金属锰氮化处理后的主要相组成为Mn4N.
4)粒度愈小,渗氮速度愈快,同样表明固态扩散是渗氮速度的控制因素。
5)锰铁试样中的硅经渗氮处理后转变为MnSiN2,试样中的硅含量增高,渗氮速度相应加快,饱和含氮里相应提高。
6)生成氮化硅之后所有的锰、铁和碳与渗入的氮一起生成碳氮化物,碳和氮处于同样的晶格位置,因此,碳含量高,将使渗氮童相应减少。
7)对渗氮平衡的低碳锰铁和金属锰来说,只要确知试样的初始组成,就可按上述结构式计算出试样的含氮量,其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。
8)碳含量从1.0%Wt增加到2.7%Wt时,渗氮速度相应增加;1173K时,碳含量为1.4%Wt的试样渗氮速度最快,这与a-Mn在1173K时的饱和溶解碳量相对应。
9)碳含量在4.0%Wt以上,则随碳含量的增加渗氮速度相应降低。由于C原子在氮化物的N原子位置上存在置换竞争,各试样的饱和含氮量均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。